身為愛書人,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煩惱,
電子書會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嗎?
紙本書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有了網路上天下地豐富的資料之後,還需要看書嗎?
該如何決定書櫃的秩序,把某一本書放在另一本書的旁邊?
當人死了之後,那些心愛的藏書又該何去何從呢?
《別想擺脫書》中,收錄了文壇大師艾可和影壇大師卡里耶爾,針對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所進行的精采對談。他們兩位作為愛書人、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獨到觀點,讓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絕對不能錯過、愛書人非看不可的一本書!
討論到人死了,藏書怎麼辦這個話題,卡里耶爾會交由妻子和兩個女兒來處理。艾可則希望自己成套的藏書不要被分散,最好能成套捐給公共圖書館或拍賣等。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處理自己珍藏多年的書籍呢?賣掉、分送親友、捐給圖書館,還是你有其他打算呢?
歡迎分享您的故事,就有機會贏得愛書人非看不可的《別想擺脫書》一本!
【活動辦法】:
請於http://blog.roodo.com/book100/archives/13034913.html活動主題下方留言回覆主題,並將本活動訊息貼到您個人的blog、facebook、plurk、或個人網頁上。回覆主題時,請附上您轉貼本活動訊息的網址,留言時請留下您的聯絡e-mail。
【活動期間】:
99/7/15~99/8/9
【活動獎品及得獎公布】:
1. 99/8/14前出版社評選得獎名單,並以e-mail通知得獎者。共10名 (贈送《別想擺脫書》一本)
2. 99/8/19前由皇冠出版社寄出獎品給得獎者。
【注意事項】
1. 參加的朋友請勿私密留言,請務必留下您的聯絡email等資料,以便通知得獎。
2.本活動獎品限寄台澎金馬地區。海外地區的讀者如得獎,請提供台 灣地區代領者的聯絡資料。
3.留言之所有法律責任均由參加者自行承擔,概與主辦單位無關。如有違法或侵 權之虞時,主辦單位有權逕予刪除留言,並取消得獎資格。
---------------------------------------------------------------------------------------------------------
讀書、品書、藏書、論書、贈書、買書、愛書、借書、賣書、焚書、禁書……
我們生命裡的重要時刻都有書的蹤影,誰說你能輕易擺脫書的?
緣起緣滅,書聚書散,這是書的命運,沒什麼好說的。但不管怎麼散,總也有一、二本是一路相隨,最後才分手道別的。這種書不多,需得智慧滿溢,耐讀耐思索才行。讀者諸君手邊若還沒有,容我提醒,你正要看的這本即是,千萬不要擺脫!──傅月庵──
本書的主題很特別,源自於艾可小時候被追問的一句話:「告訴我,小安伯托,你看書是想知道書裡頭有什麼,還是因為你喜歡看書?」
多年來,艾可深深地思索自己和書本的關係,並發覺書的種種影響:書籍紙張單純的香氣滋養,竟然能讓人定心安神。
一個書櫃就像是一群活生生的朋友,孤單沮喪時總能在它們身上得到溫暖。
而夜晚在圖書館工作的氛圍,更讓他有了《玫瑰的名字》裡圖書館謀殺案的想法……
不過,身為愛書人也是有煩惱的:電子書會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嗎?紙本書的未來將會如何呢?
那些被人們遺忘的書,隔了幾個世代之後還有重新出頭的機會嗎?
為了要討論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文壇大師艾可於是和影壇大師卡里耶爾有了跨界的閱讀交流,而他們兩位作為愛書人、收藏家和研究者的獨到觀點,也讓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都絕對不能錯過、穿越古今書史的精采即興演出!
作者簡介
安伯托.艾可 Umberto Eco
一九三二年出生於義大利皮德蒙,現任波隆那大學高等人文科學學院教授與院長。艾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種身分,更是全球最知名的記號語言學權威。知識極為淵博,個人藏書超過三萬冊。已發表過十餘本重要的學術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讀者的角色──記號語言學的探討》一書。
艾可在四十八歲時,才推出第一本小說《玫瑰的名字》,自一九八零出版後,迅速贏得各界一致的推崇與好評,除榮獲義大利和法國的文學獎外,更席捲世界各地的暢銷排行榜,銷量迄今已突破一千六百萬冊,被翻譯成四十七種語文,並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他八年後出版第二本小說《傅科擺》,再度轟動世界各地,成為最熱門的閱讀話題。一九九四年他推出第三本小說《昨日之島》,目前銷量也已超過二百萬冊,中文版並入選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十大好書和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二○○四年,艾可又嘗試結合大量圖像的創新形式,推出最新小說《羅安娜女王的神秘火焰》。雖然每隔好幾年才會推出,但大師一出手便不同凡響,每一次都是擲地有聲的超重量級巨作!
艾可另著有《艾可談文學》、《艾可說故事》、《帶著鮭魚去旅行》、《誤讀》、《智慧女神的魔法袋》、《康德與鴨嘴獸》、《意外之喜──語言與瘋狂》、《開倒車》等雜文、隨筆、評論集和繪本。
尚-克洛德.卡里耶爾 Jean-Claude Carriere
生於一九三一年,法國作家、劇作家、電影編劇。長期和西班牙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布紐爾合作,曾經寫過八十個電影劇本,包括「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青樓怨婦」,並和日本電影大師大島渚合作「馬克斯,我的愛」,其他著名的代表作還有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經典名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譯:布拉格的春天),以及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錫鼓」(台譯:拒絕長大的男孩)。他並和英國劇場導演彼得.布魯克合作逾三十年,一共撰寫了《鳥族會議》,《卡門悲劇》,《摩訶婆羅達》等七個舞臺劇。他另著有《墨西哥愛戀事典》等三十本書。
卡里耶爾現定居巴黎,擔任「新法國電影電視學院」院長,並主持電視談話節目。小字:【續見後摺口】
尚-菲利普.德.托納克 Jean-Philippe de Tonnac
法國作家、記者,擔任本書幾次對談的引言人。作品包括詩人何內.兜馬勒(Rene Daumal)的傳記,以及幾本關於科學、文化、宗教的對談書,還有一部關於死亡與不朽的知識和信仰百科全書。
消息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75378